晚了一步。
我回寝室的时候她已经走了。
之后的两个晚上都没有回来。
看了朋友圈才知道她开了间酒店点了外卖看电影享受一人时光去了。
配文“大学经济独立真的好爽”看得我牙痒痒。
第三天,二手平台上买家给了收货评价“真的有一股女大的香味,睡得很安稳,好评!”
上传的图片里,那件衣服被摆在白色床单上,一只修长的手轻抚胸口位置。
这啥布景啥构图?太膈应了吧。
晦气!
晦气到家了。
我连发三条六十秒语音问候王明玉和她的家人。
人前跟我姐姐长妹妹短,人后把我当生意是吧。
没有这么恶心人的。
做好了跟她大吵一架的心理准备,但那边只是显示了一次“对方正在输入中”后就没了动静。
一个小时以后,才慢悠悠回了消息。
“你知道啦?不过别着急思睿,我们回去再聊这件事,我给你买件新衣服赔礼道歉!”
随着她语音过来的是几张照片,正是商场里的女装店,还是BM风格。
我的怒火稍稍平息一点。
根本不是赔衣服的事。
缺的是态度,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肯道歉,那就还有的聊。
因为她家里的缘故,我对她充满同情,所以希望事情有转圜的余地而不至于撕破脸皮。
王明玉的爸爸是小学美术老师,妈妈是会计,家庭条件并不差。
不过两位的消费观念都有些保守,二十年来始终提倡家庭内循环,尽量不花钱。
花钱也只为成本买单,拒绝溢价,哪怕一分钱。
在这样的成长环境里,长得有些奇形怪状是正常的。
王姐大二时跟我哭诉过,说自己六岁生日那天过得很难忘。
她第一次提出要吃蛋糕。8寸的售价136元,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着诱人的光。
但她爸爸犹豫再三,没有付钱。
店铺里生意很好,客人来来往往。
她妈妈就这样堵在老板面前翻着淘宝原材料的价格计算成本,然后要求优惠。
围观群众嘻嘻哈哈像是在看免费表演,老板哭笑不得,最终免费送了一个四寸蛋糕算是给小朋友的礼物。
“你知道吗思睿,当时蛋糕的香气钻进我的鼻子,我很想哭。”
“老板给了我最大的善意。围观的叔叔阿姨劝爸妈挣钱就是为了享受生活。可爸妈也不是故意要让场面难堪,他们愿意给我花钱,只是怕花多了。所有人都是好意,可我就是很难过。”
“包子上插蜡烛和奶油蛋糕不一样,手缝的玩偶和芭比公主不一样。点点滴滴不一样,生活的整体面貌就不一样。所以从那之后我就很少要求在外面买什么东西了。尴尬真的刻骨铭心。”
彼时我听着她颤抖的声音不知道该如何安慰,只能匆匆点了个蛋糕外卖弥补当年遗憾。
我很心疼。大家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,那个敏感而尖锐的时期,她一定不好过。
“你知道这件事最讽刺的是什么吗?”等外卖的空闲,王明玉揭露故事的结局。
其实她爸妈并没有占便宜的意思,相反,他们最怕欠别人钱,他们只是企图别人认可他们的生活方式。
所以最终接受了老板一半的好意。王姐妈妈按照自己的消费习惯,坚持按着淘宝原材料的价格计算了四寸蛋糕的成本付了款。
27块3,王妈妈大方一回,付了28。
直到大学生活的第二年,脱离父母之后的正常社会生活才让王姐迎来了与自己的和解。
从那天哭过之后,她摒弃了只为成本买单的消费方式,乐意给品牌效应,或者店家的更高额利润留有一定付款空间。
也再没有要求学校餐厅给她一元优惠。
成长不易,所以我愿意等她回来,聊一下二手衣服这件事的前因后果。
晚上,王明玉拎着大包小包回来了。
我还没来得及说话,她就热情洋溢地拿出衣服在我身上比划。
“来思睿,你去试试这件衣服好不好,感觉和你气质很搭!”
她递给我一件美式刺绣短款上衣,领口开得很低。
“那件衣服是我扔的,所以你不用买新的还。我要聊的是你把那玩意放网上卖,还带着那样的搜索关键词,合适吗?”
“那对于我捡你衣服这件事,你并不生气是吗?”
她没有直接回答,倒是反问起来,我心里有些不舒服。
“捡回去给你家猫穿都没事!但你放网上卖,还用那么鬼迷日眼的标题,过分了吧?”
“哦,标题啊,小问题,我换掉就是了。不过你再帮我穿几件衣服行吗?买家喜欢你的味道,又下单啦!”
“他还说你身材好呢,光看衣服就能感觉出来!还问我要你的电话呢!不过放心啦,我很可靠!”
她呼一口气,将手里的购物袋统统递给我,整个人喜气洋洋。
?
难道我们是在跨物种交流吗?
还再穿几件?怎么,公序良俗道德法律就没有一个能入得了你的眼?
经过十分钟含妈量极高的亲切会谈,我终于理清了王明玉的逻辑。
在她眼里,我已经承认自己并不在意扔掉的衣服。
既然如此,这件衣服被如何处理就与我无关。
被挂在网上出售和被垃圾车收走似乎没有什么差别。
所以,由她提供新衣服满足我的日常生活需要,我则将旧衣服交给她由她处理。完美实现1+1>2的效果。
“简直是天作之合啊!咱俩!双赢!”她急不可耐上手来解我衬衫的纽扣。
“为了保证尽快留下味道,你最近几天都不要换衣服,如果可以的话晚上最好也穿着。”
“别人买二手衣服怎么了,人家又没跑到你面前来干嘛,又何必自寻烦恼呢?还是说,难道你有什么想法呀?”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