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满身戎装的人骑在马上,利落地下马走近,气势十分逼人。
是赵贵妃的儿子,三皇子元宣。
我见过他几面,他曾多次随父亲一起征战沙场,是个有血性之人。
他看见太子,先行礼道:“皇兄。”
元安看着他:“三弟?你什么时候回京的。”
元宣微笑应道:“刚回京,适才进宫向父皇母妃请安,天色已晚,母妃让我护送姜姑娘回府,皇兄,我们还是改日再聊,我先送姜姑娘回去。”
我一个闪身,赶忙躲到三皇子身后:“三殿下,我们快走吧。”
太子依旧不依不饶,将我们拦住:“朝华,我告诉你,这辈子,你只能入东宫!”
元宣挡开他的手,站在我身前。
元安一声冷笑:“三弟,你敢拦我?”又转头看向我:“我说你退婚怎么退得如此爽快,原来是早就找好了下家。”
“像你这样不守妇德的女子,如何担得起太子妃之位!”
元宣挥过手中的长剑,太子身边的马一声嘶叫,惊了一下,把元安吓了一跳,气得涨红了脸:“三弟,你好大的胆子。”
元宣扶我上了马车,回头应道:“请皇兄恕罪,方才我只是换只手拿剑,没想到你的宝驹如此不堪,这样都能吓住。”
他一脸冷傲,还带着一身沙场肃杀之气,让人不敢直视,说完,便跃身上马:“走。”
然后与我一起扬长而去。
……
回到府后,爹早得知了消息,他气得把手中的枪往地上一跺,怒道:“就凭他,还敢欺辱我女儿,呵,退婚就退婚,难道我女儿还愁嫁吗!”
“老子四十万雄兵,还要受他的气?华儿,你放心,你说你看中了谁,爹就……”
我一把捂住我爹的嘴,瑟瑟发抖地看了一眼元宣,这可是当朝皇子,爹可真是什么话都敢往外说。
元宣无奈地叹气:“元帅慎言,若让外人听见,只怕坏了您的一世英名。”
我爹眼神一亮,拍着他的肩膀:“殿下啊,你知道的,当年我与老赵也算有几分交情,我敬你是个汉子,我们也算是自己人,不如……你娶了朝华吧。”
他丝毫不把三皇子当外人,语气中带着亲密和赏识。
一句话把我和三皇子闹了个大红脸,三皇子连忙退后几步:“大帅,姜姑娘,我先告辞回宫了。”
说完便慌不择路地跑了。
三皇子一走,爹便沉下了脸回了屋,他一拍桌子:“我的女儿居然受此大辱!朝华,姜家与皇家的婚事是板上钉钉的,既然元安不想让你做储妃,那就换个人当太子!”
我知道皇上为何坚持,未来太子妃一定要出自姜家,因为我爹手中的四十万大军,只有姜家和皇家成为一家人,他才能安坐龙椅,平衡各方。
元安是圣上嫡子,他有这样一个岳丈大人,日后才能坐稳九五至尊之位。
可是谁都没有料到,太子竟然作死,要主动废了我这个太子妃。
第二日,皇上宣我们父女入宫。
御书房内,太子正跪在地上告状:“父皇,三弟私联外臣,与大元帅交往过密,他居然还敢抢我的侧妃!”
元宣一脸无辜:“皇兄慎言,我跟着元帅外出征战,难不成要与元帅交恶?”
“昨日母妃看天色已晚,恐姜姑娘一个女儿家不安全,这才下旨让我送她出府,莫须有的罪名,臣弟可不敢当。”
“况且,那天在皇后娘娘殿中,你与姜姑娘的婚事已退,元帅又没有答应要把女儿许给你做侧妃,何来抢人一说?”
“一家有女百家求,你不喜欢,难道还不许旁人求娶?”
元安看着皇上,厉声道:“父皇,筝儿有了儿臣的骨肉,儿臣总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无名无分,被叫做野种吧!况且庶长子先出生,日后可是乱家根本,所以儿臣才要封筝儿为正妃,我是太子,三妻四妾实属正常,她姜朝华因为不能做正室便要退婚,简直是跋扈!”
皇上看向太子,沉着脸问道:“胡闹!你与朝华自幼订婚,怎能因一民女而毁约?”
“你确定要为了她取消与姜家的婚事?你不后悔?”
太子仰着头:“儿臣永不后悔。”
“筝儿说过,如果连自己的婚事都不能做主,日后又如何为天下百姓做主?”
“等筝儿生下孩子,我再将朝华娶进宫便是了,到时封为侧妃,一人之下而已。”
我和爹爹跟着内侍走进御书房,刚好把太子的话听了个正着。
爹爹佯装惶恐,“扑通”一声跪了下来。
“哎呀……陛下,太子殿下,这……昨日臣已经将小女许配给三殿下了呀!”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