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拿着那张薄薄的电影票根,在沙发上坐了很久。
直到客厅里的光线完全被夜色吞没,我才起身,把它悄悄放回周哲野的裤子口袋,然后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,回房睡觉。
第二天是周六,我醒来时,周哲野已经起来了,客厅里传来电视机的声音。
我走出去,看到他正靠在沙发上,手里端着一杯咖啡,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部京味儿年代剧。
“咦,你什么时候看上这种年代剧了?”我走过去,随口问道。
他头也没抬,眼睛还黏在屏幕上:“随便看看,最近挺火的。”
“是吗?我记得你以前最烦这种慢悠悠的调调,说看着能睡着。”我拿起他旁边的另一只杯子,给自己倒了杯水。
“人总是会变的嘛。”他终于舍得把目光从电视上移开,看了我一眼,又迅速地转了回去。
我没再说话,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。
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,他的喜好我了如指掌。
他喜欢节奏快的美剧,喜欢烧脑的科幻片,这种讲述家长里短,充满京腔的电视剧,他以前连一分钟都看不下去。
一整个白天,我们都心照不宣地维持着表面的和平。
他看他的电视剧,我抱着笔记本电脑处理工作邮件,偶尔说几句话,也都是些无关痛痒的琐事。
只是空气里,总有一丝说不出的别扭。
直到深夜,他翻了个身,发出均匀的呼吸声,彻底睡熟了。
我躺在他身边,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,黑暗中,那个念头像野草一样疯狂滋长。
我悄悄地坐起来,心脏在胸腔里狂跳。
我伸出手,拿过他放在床头柜上充电的手机。
手机屏幕亮起,壁纸还是我们去海边拍的合影。
我深吸一口气,输入了我们俩的纪念日,解锁了屏幕。
我点开微信,手指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。
一眼扫过去,置顶的聊天框多了一个,备注很简单:“王可心同事”。
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。
点开它,最新的聊天记录就是昨天晚上。
王可心:“今天火锅吃得怎么样?麻酱才是王道吧?”
周哲野:“嗯,味道不错,听你的果然没错。”
这几行字让我的心被攥紧,原来他不是听“同事们”说,他是听“她”说。
我继续向上翻动着聊天记录,每一条都像是在证实我的猜测。
“给你推荐的这首民谣听了吗?很有感觉吧?”
“在看《鼓楼人家》吗?我跟你说,里面的李大爷说话特逗。”
所有的反常,所有的改变,在这里都找到了源头。
我拿着手机的手抖得厉害,几乎要握不住。
我强迫自己退出聊天界面,把手机原封不动地放回他枕边,再悄无声息地躺下。
周哲野在睡梦中无意识地翻了个身,手臂习惯性地搭了过来。
我的身体瞬间僵硬。
我闭上眼睛,黑暗里,那碗黏稠的麻酱,那首陌生的民谣,那部他看得津津有味的年代剧,还有那个叫王可心的名字,在我脑海里搅成一团,压得我喘不过气来。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