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邯一马当先,血雨中杀入敌阵。
秦朝官吏可能文化水平差点,但武力值绝对没话说,一个人但凡文化水平高,他的武力值也只会更高。
说形象点就是,倘若是在游戏,加点先加武力,武力加的差不多才会加智力。
章邯当初起兵调动的是四十万囚徒,没点看家本事,怎能让四十万囚徒对他心服口服?
更何况——
人少的楚军经过长时间的战斗,大部分已经是强弩之末了,章邯休息了半天,刚刚才冲上前线。
两者的武器,甲胄也完全不在一个等级。
章邯的出场,每一击都能轻松收割一个楚卒的性命。
但其实……
除了项羽这种过于逆天的存在,主帅上场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。
一场战斗下来,章邯这样的人再能杀,也不过杀几十个人便会力竭,对于一场几十万人的混战杯水车薪都算不上。
他上前的意义,是鼓舞士气,要远远比杀多少人更有作用。
但是……
也面对着风险。
战场上刀剑无眼,人又不是铁做的,指不定哪一处抽个冷子,他便死在了乱军之中,而军队也会彻底溃败,再无一线生机。
所以一般情况下,主帅哪怕很勇武,为了大局也不会亲自上场。
除非就是像章邯这种,不冲实在不行了。
一直在人群中乱杀、感觉不到疲惫的项羽也注意到了章邯这边的情况。
那么大的帅旗突然压上,秦军突然打了鸡血一般,又怎么可能注意不到?
但他没有半点紧张,反而笑了:
他知道,胜利的天平已经站在他这边了。
如果到了不得已的地步,章邯怎敢以身试险?
只要再撑一会儿,抵抗住这一波儿进攻,那么……他,项羽,将会取得胜利,兑现之前的诺言,成为这场战斗的最大赢家。
也因此——
他反而变得更加亢奋了。
甚至……
主动朝着秦军人数最多、最危险,也就是章邯所在的方向靠近。
如果可以的话,他想杀掉章邯,一锤定音!
章邯已经不记得自己挥舞过多少次兵刃了。
只记得——
自己一定要率领秦军冲向甬道。
凡所到之处,敌卒皆如稻草般被挑飞,鲜血与雨点一同溅洒。
他的双目赤红,身上铠甲早已碎裂,伤口**,但他仍旧嘶吼不止:“秦军——与我同死!”
见到章邯不要命的打法,秦卒哪怕遍体鳞伤,也随之奋勇杀入楚阵。
楚军虽悍勇,但本来人数差着不知凡几,在这突如其来的秦军血拼中,一时竟也被杀得节节倒退。
可就在此时,只听一声怒吼穿透风雨:
“章邯!你的对手是我!”
乌骓马嘶鸣,掀起血水。
只见项羽如天神般杀出,战戟横扫,卷起漫天血雨,瞬间将数名秦卒连人带盾劈成两段,朝着章邯奔来。
要打吗?
这个念头只短暂地停留了一瞬。
当然要打!
只要击败面前的项羽,楚军不攻自破!
虽然项羽的勇猛,章邯看在眼里,但是……对面也是人,整整在战场中杀了一天,应该早已力竭了。
两骑骤然相对,战戟对撞,火星四溅,声若惊雷!
章邯只觉虎口欲裂,手中战戟几乎脱手,闷哼一声,勉力稳住。
好像……打不过。
章邯面上不显,内心却震惊不已。
这还是人吗?
在战场上杀了一天,还能有这般力气?
倘若自己和他公平对决,岂不是一合便倒下了?
章邯竟然扛住了项羽的一次进攻,震惊得不仅仅只是章邯,还有项羽,更有在远处看着的任行。
没想到,章邯居然没死?
很意外。
真的很意外。
已经认清楚自己和对方的实力后,章邯开始冲向了另一边。
没必要和项羽过多纠缠。
战场这么大,只要突破了包围,往哪边冲不是冲?
非要跟项羽瞎耗什么劲?
仅仅只是一击,章邯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。
这就是西楚霸王的含金量。
项羽想要追击章邯,但秦军人数实在过多,也只能看着章邯在亲卫的簇拥下,冲向另一边。
只能说,很可惜了。
项羽有些气恼。
自己刚才为什么没有斩下章邯的头颅。
如若再给他一回……
唉。
气恼之下,项羽将闷气撒在了眼前这群秦军身上。
半个时辰后——
望着铁打不动的防线,秦军第九次冲锋以失败告终。
章邯被血水污了的脸庞上充满绝望,缓缓闭上了眼睛。
甬道那边,诸侯联军已经加入了战场,秦军败局已定,无力回天!
自己……
还是输了吗?
忽然——
他猛然睁开眼睛,拔出腰间佩剑,高声道:
“我章邯无颜再见陛下!愿以死谢罪!”
剑锋转瞬间已对准了自己的咽喉!
“将军不可!”
身边几名亲卫见状,齐齐扑上,将他的手臂死死按住,嘶声哭喊:
“将军,战局虽败,可秦军尚在!若您一死,军心必崩!”
“请将军再撑一时!”
“……”
章邯手臂青筋暴起,几欲挣脱,亲卫们却跪地抱紧,任凭鲜血流淌,也不肯松手。
这一切,亲自参与到整个过程中的嬴政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
最终——
他还是开口了。
“将军,你已经尽力了。秦军主力尚在,如若将军自寻短见,导致大秦国灭,将军可就成了千古的罪人。”
嬴政的话说得很冷,也很难不冷。
任谁亲眼看着己方几十万大军被区区五万人拦住了去路,都会是这样一副表情,更何况是战前踌躇满志的嬴政。
他说的也是实话:
现在秦军虽然失去了锁定战局的机会,但这几十万秦军依靠险要,仍能保卫关中。
但如果章邯死了,几十万秦军群龙无首,到时候被诸侯联军步步蚕食,没了这些士卒,大秦就真的完了。
虽说现在也看不到未来,但起码还有一丝未来,比没有未来要强。
这场战斗非章邯之罪,他还等着这位“年轻人”能够重整精神,以此为耻,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更进一步。
一场战斗的失败说明不了什么?
谁又能保证自己一直赢呢?
嬴政的话让章邯身体陡然一僵,自己也不知为何,面对这个亲卫的建议,心里生不出任何反驳的心思。
他用着惊疑不定的眼神再次打量起了嬴政,最终还是点了点头:
“既然如此,鸣金收兵!后军为前军,前往棘原;前军为后军,我等一同殿后!”
对于章邯的决断,嬴政很满意:对方没有被失败冲昏了头脑,仍保持着冷静的思考,防止诸侯联军以及项羽乘胜追击。
他对章邯的欣赏溢于言表,而一旁的任行却感到有些好笑。
嬴政不知道的是:
后来,章邯在赵高的“**”下,降楚了。
倘若嬴政知道了这件事,脸上会是什么样精彩的表情?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