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没想到,一门为了凑学分选的法律通选课,会揭穿了我一直不愿去想的真相。
那天晚上,我像往常一样,戴着耳机在图书馆里为课程作业搜寻案例素材。
直播连线的律师平台里,声音嘈杂。
直到一个熟悉的女声响起,我的手指僵在了鼠标上。
那是我妈妈的声音。
她正用一种既委屈又愤慨的语气,向律师描述着她的烦恼。
她怀疑自己在重点大学读大三的女儿,可能走了歪路,被人包养了。
她说我变了,不和家里联系,连生活费都不要了。
当律师追问她给我多少生活费时,她含糊地说一千多块吧。
我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个每月固定日期、雷打不动收到的800元转账记录,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凉了下去。
我听着那个赋予我生命的人,在陌生的网络上,用最恶意的揣测,一点点地剥开我的尊严。那些我省吃俭用换来的一切,都成了她口中不检点的证据。
我的独立和沉默,成了她控诉学校的理由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“我女儿在上大学,如果属实的话,我想起诉大学,因为他没有起到监督孩子教育孩子的作用。”耳机里传来妈妈的声音,她振振有词,仿佛在陈述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。
周律师的声音依然保持着专业性:“好的。但是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,你能有这种怀疑,证明你也太不信任自己的这个孩子了,那自己教育出来孩子,自己心里能没数吗?”
这句话精准地刺中了妈妈的自尊心,她瞬间激动起来:“孩子是我教育出来的,而且我告诉你,我教育非常成功,就在这一点上,你不要指责我。我闺女上的是985高材生,而且特别懂事。就我闺女,从小到大都是乖乖女,我的教育肯定是没有出任何问题的。”
我的手开始微微发抖。
妈妈在外人面前总是这样夸耀我,仿佛我是一件精心打磨的作品,只为了证明她的教育之道多么成功。
但只有我知道,这种完美教育的背后是什么。
“那你为什么说怀疑她被包养了?肯定得是因为啥事儿吧?”周律师追问。
“我闺女上大学之后还跟家里经常联系,因为在别的城市嘛,就打电话联系说说学校的事儿,然后要点生活费之类的。但是后来吧,跟家里的联系就越来越少了,每个月也不要生活费了。“妈妈的声音里听不出多少担忧,反而有种莫名的抱怨,“我当时怎么想的,我就觉得,哎呀,这挺好的,省钱了。”
周律师的语气里带上了明显的难以置信:“那一个大学生,女大学生,不管家里要这个生活费了,你还觉得省钱了,挺好?你这脑子多少有点问题吧,那一个女孩,她主业是上大学,你不给她生活费,她靠什么活着?”
妈妈急于辩解,声音猛地拔高了:“我们普通家庭能给她多少钱生活费,我是没有少给的,她的一个月生活费是800块钱!”
“多少钱?”周律师的声音充满了震惊,“800块钱?零几年的时候上大学,生活费也不止800块钱了吧?你给800块钱,那她就花完了还管你要吗?”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