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镇国公府的二小姐,到了适婚年纪母亲问我心中可有中意人选。
我脱口而出苏家三小姐。
母亲诧异地看着我,怒斥道:“荒谬,有悖人伦!”
为了让我死心,母亲上门提亲替大哥求娶苏家三小姐。
大婚第二日,母亲拉着我走到她面前,示意我叫人。
我低头垂眸淡淡喊了声:“长嫂。”
……
我叫叶云裳,因为母亲喜欢百合花,我又正好是个女孩,所以母亲原本打算叫我叶百合。
父亲听了我的名字觉得十分俗气,想到百合雅称云裳仙子,就给我改名叫叶云裳,还亲自给我取了个小名暮暮。
我总觉得暮和木头的木同音,大哥也没少叫我木头打趣我,所以我从小就不喜欢这个小名,久而久之也就没人记得。
父亲年轻时追随当今圣上一起上阵杀敌,一刀一枪打下这南辽国,用这赫赫军功换取了镇国公这一尊荣。
从我记事起,便很少见到父亲在府里,他常年戍守边疆,就算是回来也是整日留在军营里,所以他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好。
小的时候经常听母亲抱怨父亲,怨恨他抛妻弃子躲到边疆去,只留下孤儿寡母守着偌大的镇国公府。
我每次见到母亲边哭边说,总会上前安慰几句:“父亲是因为军务缠身,所以身不由己,他心里还是有母亲的,不然不会没有纳妾只有母亲一位夫人。”
母亲听我这么安慰,没有说话只是摇摇头冷笑。
父亲只娶了母亲一人,膝下只有我和大哥两个孩子,我又为女子,所以延续镇国公府的荣耀,就落在了大哥肩上。
可惜大哥不中用,天天流连于烟花柳巷,别说去军营操练,父亲带回来的兵书,一次都没有翻开过。
那些兵书最后都落到了我手上,我虽为女儿身,但从小对女红刺绣一点兴趣都没有。倒是对父亲的拳法兵书感兴趣,每次见到父亲习武,我总会站在一旁跟着摆弄几下。
刚开始父亲只愿教大哥,但大哥一点天赋都没有,又爱偷懒,倒是我跟在身后像模像样地能比划几招。
父亲见我颇有天赋,把我带入军营,开始手把手教我习武兵法。
而母亲把所有希望都压在大哥身上,无论什么事都偏着大哥,军营里的训练风吹日晒辛苦无比,她舍不得将自己唯一的宝贝儿子送过去,便想着让大哥入朝当个文官,平平安安。
大哥不是习武的料也不是读书的料。
母亲花大价钱请来的夫子,教了大哥还没半个时辰,就被气得不干了。
在大哥看来,习武习文都不如玩有意思。
大哥不肯学,母亲也由着他,次次参加科举,次次垫底落选,通过科举入朝为官这条路是行不通了。
母亲实在没辙了,就想着给大哥张罗一门好亲事,利用姑娘家的家世提携大哥入朝为官,而不是等父亲老了接替父亲戍守边疆。
母亲也将算盘打在我身上,希望我嫁入富贵人家,以后可以帮衬大哥。
“云裳,你心中可有中意的人,如果没有你看看这几位公子的画像。”母亲将几幅画像放到我面前。
“我有意中人了。”
我嫌弃地看了一眼桌上的画像。
“是哪家公子?”
“苏家三小姐!”
“荒谬!”母亲一听我的意中人是位女子,气得怒拍桌子,“平**做男装打扮说是习武方便,我都由着你,你现在居然说……说……”母亲气得话都说不利索,命管家带着我去祠堂罚跪,好好在列祖列宗面前思过。
“二小姐,你不该说出这种话惹夫人生气啊。”
管家见我腰杆挺直跪在祖宗牌位前,丝毫忏悔的模样都没有,忍不住开口劝我。
我没有说话,心里却轻松了不少,十年了,我终于把压抑在内心深处最想说的那句话说出来了。
十年前梅花树下那场童言无忌的拜堂成亲,她是否还记得?
就在我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,没想到母亲为了断我的心思,请媒人到苏家替我大哥说媒。
苏家老爷官职虽比不上父亲正一品,只是个正三品的大理寺卿,但苏家的大小姐是皇上赐婚给太子作太子妃的,足以看出苏家的在皇上眼中的分量。
往后这太子登基成了皇上,大哥的后半辈子就不愁了。
大哥娶了苏家三小姐,既可以平步青云,又能斩断我那违背人伦的念头,母亲这步棋走得确实妙。
大哥成婚第二天,一大早母亲就来到我的院子,让我一起到前厅去。
“我军营还有事。”
“这是规矩,叶云裳,你在军营野惯了,一点规矩都不守吗?”
无奈我只好跟着母亲来到前厅。
“媳妇嫣嫣给母亲奉茶。”
苏嫣嫣早早地就在前厅候着,等母亲入座后恭敬地低头奉茶。
母亲接过茶后,扫了我一眼,示意我该懂规矩叫人。
我上前一步,低头行礼,喉咙里硬挤出两个字:“长嫂。”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