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,金牌班主任,顶着全校压力为我的班级保下了唯一的“体育课”。
可学生家长们却在“鸡娃”头子李莉的煽动下,
联名举报我“不务正业,耽误孩子前途”,要求用主科占满体育课。
我笑了。
既然你们那么想要分数,那就全都给你们。
我亲手取消了体育课,用数理化填满了每一分钟。
后来,当“阳光少年”评选的关键指标公布时,这群家长却哭着跪求我,说我亲手毁了他们的孩子。
......
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,我班的学生正在操场上疯跑。
隔壁毕业班的窗户里,密密麻麻全是埋头刷题的后脑勺。
像一排排等待指令的机器。
我靠着单杠,看着我班这群生龙活虎的小崽子,嘴角忍不住上扬。
这片小小的“体育特区”,是我顶着全校压力,硬生生为他们抢下来的。
就在这时,口袋里的手机嗡嗡作响。
家长群。
我点开,一张照片赫然在目。
拍的正是隔壁班上数学加课的“盛况”。
拍照人,李昂妈妈,李莉。
我们班家长群里的“鸡娃”总司令,焦虑传播中心。
下一秒,我的名字被她用蓝色的字体圈了出来。
“@苏雪老师,别的班都在拿命冲刺,我们班的孩子在操场上傻跑,您不觉得太松懈了吗?”
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立刻有几个家长冒头。
“是啊苏老师,就我们班搞特殊,孩子以后跟不上怎么办?”
“我家孩子最近都跟我说上体育课心虚,怕被别的班同学笑话。”
“看着别的班都在学习,我心里发慌啊!”
焦虑,像会传染的病毒,在群里迅速蔓延。
我习以为常,没动气。
慢悠悠地打字,把一篇关于“劳逸结合能提升神经元活性”的科普文章发了上去。
顺手又附上了几份权威的科学研究报告。
“各位家长,磨刀不误砍柴工,身体是革命的本钱。”
“适当的运动,是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冲刺。”
信息发出去不到三秒。
李莉秒回。
一个“捂脸笑”的表情,后面跟着一长串文字。
“苏老师,您说的这些大道理我们都懂,比谁都懂。”
“可道理能变成中考分数吗?”
“您是省队运动员出身,是天之骄子,可能不太能理解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,不拼命就没出路的焦虑。”
“我们孩子可没您那么好的体育天赋,只能靠死读书。”
这话,诛心。
她轻飘飘一句话,就把我划到了所有家长的对立面。
一个不食人间烟火、站着说话不腰疼的“何不食肉糜”者。
群里瞬间安静了。
死一样的寂静。
刚刚还附和的几个人,全都潜水了。
我看着屏幕上那句“运动员出身”,心底泛起一丝冷意。
放学的铃声响起。
我看见好几个平时最爱笑闹的学生,蔫头耷脑地走出校门。
我叫住一个,我们班的篮球主力。
“怎么了?无精打采的。”
他抬头看了我一眼,眼神躲闪。
“苏老师,我妈说……再看见我去打球,就打断我的腿。”
男孩的声音很轻,眼睛里的光,灭了。
我攥了攥手心。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