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走出校长室,走廊里空无一人,却仿佛处处都是眼睛。
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诡异气氛。
高三(1)班,这个所谓的“火箭班”,是我从高一带上来的心血。
从最初选拔生源,到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,再到为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打造冲刺方案,我自问从未有过一丝懈怠。
我坚持认为,对于这些没有优渥家境的孩子来说,高考是他们人生中为数不多的、最公平的战场。而我的责任,就是为他们锻造出最锋利的武器。
所以,我牺牲了几乎所有的假期,从成千上万套模拟卷中,整理出那些被他们称为“魔鬼培优卷”的材料。每一道题,都指向一个高考的难点。
所以,我推掉了所有社交,陪着他们上晚自习,只要他们有任何一个知识点不明白,我都会讲到他们懂为止。
我觉得,这才是对他们未来负责——你可以凭着高分,去选择你想去的城市,去学习你热爱的专业,去拥有拒绝的底气……这远比那些空洞的“快乐口号”和流于表面的“素质活动”重要得多。
可现在,这竟成了“内卷”的铁证,成了全网唾骂的缘由。
路过别的班级门口,能听到里面传来的窃窃私语。
“听说了吗?一班的席老师,被人挂网上了。”
“活该,谁让她那么卷,搞得我们压力也大。”
“就是,早该有人治治她了。”
我推开自己班的教室门。
原本嘈杂的早读声,在我出现的那一刻,戛然而止。
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看过来,惊恐、躲闪、好奇、幸灾乐祸……各种情绪交织。
然后,又像受惊的鸟群,瞬间低下头,假装大声朗读。
我的目光,缓缓扫过全场,最终落在一个靠窗的位置上。
庄雅淇。
上学期从外地转来的学生,成绩中上,人很乖巧,嘴也甜。
此刻,她低着头,长长的睫毛覆盖着眼睑,肩膀微微颤抖,一副受惊小鹿的模样。
我想起上周的作文课,庄雅淇在作文里就用过和帖子里几乎一样的比喻来形容“不被理解的痛苦”。
当时还觉得这个女生文笔细腻、心思敏感。
现在,那帖子里的字句和眼前这张脸重合在了一起。
我几乎可以断定,除了庄雅琪,不会有第二个人了。
我也想起了家长群里,一个叫范建明的家长。
他自己的孩子成绩平平,却总喜欢在群里高谈阔论,扮演“意见领袖”。
“现在的孩子太苦了,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!”
“分数不是唯一!身心健康最重要!”
“我支持减负!坚决反对题海战术!”
当时我只觉得他站着说话不腰疼,并未深想。
现在,那些冠冕堂皇的话,和网上那些愤怒的评论,严丝合缝地重叠在一起。
难道,真的是我错了吗?
是我逼得太紧,让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折磨,甚至可以理直气壮地反戈一击?
我自嘲地笑了笑。
手机再次响起,是教务主任。
“席老师,你赶紧来一下!出大事了!教育局的调查组,已经到学校门口了!”
电话那头,声音慌乱得变了调。
我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头翻涌的失望。
“我知道了。”
好啊。
既然你们如此渴望所谓的“快乐”,如此厌恶这条布满荆棘的窄路。
那么,我就把那条铺满鲜花的阳关大道,还给你们。
我对着全班同学,平静地宣布:
“今天下午第四节课,召开紧急家长会。所有人,必须通知到位。”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