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开一个加密文件夹。
里面,是我从教三年来,所有的教学记录、课堂测验数据、学生作业归档。
我又打开另一个盘。
里面,是整整三个学期,我所有课程的课堂全程监控录像。
我没有丝毫犹豫,将整理好的文件,一一命名。
《课堂全程录像-无剪辑版》
《伪造**聊天记录技术分析报告》
《关于林薇同学涉嫌诽谤与侵犯名誉权行为的取证告知书》
然后,我点开了那个一学期从未说过几次话的课程群。
群里有 152 个人。
此刻,他们中的大多数,或许正在屏幕的另一端,对我口诛笔伐。
没关系。
很快,他们就会知道自己有多可笑。
我将那份措辞严谨、条款清晰的《告知书》直接发进了群里。
文件里,我用最冷静、最客观的法律语言,罗列了林薇的一系列侵权行为。
从恶意剪辑视频,到伪造聊天记录。
从煽动网络暴力,到涉嫌非法集资。
每一条,都附上了对应的法律条款和可能面临的后果。
紧接着,是第二个文件。
长达两小时的、未经任何处理的课堂监控录像。
视频里,林薇低头玩手机的脸十分清晰。
我连续三次点名的声音,不带任何情绪。
她站起来时,慌乱地拔掉耳机的动作,也被镜头记录了下来。
而那位被我表扬的男生,完整回答问题的优秀表现,以及全班同学自发的掌声,都在里面。
真相,不言自明。
第三个文件,是那份技术分析报告。
我甚至贴心地为非专业人士做了图文并茂的注解。
“P 图痕迹鉴定:该图片存在 23 处明显的剪辑、拼接与伪造痕迹。”
“像素级分析:江老师头像边缘与对话框背景存在 像素的错位,系后期合成。”
“时间戳伪造:聊天记录截图的生成时间,与截图内显示的时间,逻辑不符。”
做完这一切,我截图,存档。
同时,我登录了我的另一个身份。
一个很久很久没登录过的微博账号。
我以“网络犯罪侦查局特聘专家”的身份,向微博平台发起了侵权投诉与数据保全申请。
要求锁定发布相关诽谤内容的所有账号。
保全后台登录 IP、操作记录、以及资金流向。
微博法务部的响应速度,一向很快。
课程群里终于有了动静。
不是讨论,不是惊愕。
而是林薇本人。
她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直接在群里@了我。
“江老师,你这是什么意思?威胁我?”
“别以为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能吓到谁!”
“有本事就去告,我舅舅等着你呢!”
她很是嚣张,显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。
我勾起嘴角,慢条斯理地打下一行字。
“已收到你的表态。”
“以上发言,将作为你主观恶意、毫无悔改之心的补充证据,提交法庭。”
我点击发送。
截图,存档。
整个过程,冷静得像在处理一个与我无关的案子。
群里再次陷入死寂,但是却好像带着些恐慌。
这时,我的手机震动了一下。
是一个好友申请。
申请附言是:“江老师,我是周月,我想帮你。”
我想起来了,是那个转学过来的女生,总是坐在角落,很安静。
我通过了她的好友申请。
她的消息立刻发了过来,
“老师,我有证据!我有林薇制造这一切的完整聊天记录!”
“她之前也这样欺负过我,造谣我偷东西,逼得我差点退学。”
“我一直不敢说……但是,我不想再懦弱下去了!”
>